如同人都有自己的三观一样,一款产品也需要具备完整的三观。产品的“三观”,是决定一款产品好坏与否的标准。在工业时代,产品更多是作为一个工具存在,只关注功能性的呈现。而现在随着用户需求的改变,我们希望产品不仅要有功能,还要好看,还要满足情感寄托与情绪释放。比如一件衣服,不仅要舒适好穿,还要美丽时尚,要包容身材,要彰显性格个性,要满足场景的需要。这样的产品高颜值、有能力、有内涵、会说话,才是真正被用户期待的好产品。围绕这些特点和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底层逻辑,可以将产品的“三观”分为用户观、价值观、文化观。
任何产品都是围绕用户展开的,用户观就是要完全站在用户角度,思考用户是谁?用户在哪儿?用户的需求与痛点是什么?用户观的体现,需打造完整的用户链条。要创造用户真正需要的好的产品,需要从用户视角切入,接着深入用户场景,然后去挖掘用户价值,并提供好的用户服务与用户保持友好连接,全面提升用户体验。通过用户链条的综合作用去达成对用户痛点的解决、痒点的满足以及爽点的创造。产品创造以“人”为核心,用户视觉是从用户的角度去寻找痛点和共鸣。因为产品是给用户使用的,以用户的第一视觉才能发现痛点所在。不变的用户,流动的场景。用户场景决定着用户痛点,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会产生不同痛点。比如共享单车解决的是上下班“最后一公里”场景下的痛点,外卖解决的是足不出户就想吃到餐馆美食场景下的痛点,痛点不能脱离场景存在。价值是在问题中生长出来的,是用户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积极主观感受,这些感受包含功能、精神、社会各方面。把用户与产品的接触过程分解成服务用户的多个节点,通过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感受。服务路径要覆盖用户触点、用户历程、用户反馈,达到简单、高效与美的效果。
产品如何与用户产生联系并发挥作用,关键在于用户接触和使用产品过程中所建立的感受。现在用户对产品的追求不仅是功能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良好的体验感受。从用户视觉到用户体验,始终是以用户为核心构造的。用户是人,在产品的创造过程中不应该用商品的思路去理解,而应该以“人”的思路去理解。尊重用户,才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产品。
产品价值观是产品创造的基础,是表明一款产品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,提供给用户什么样价值的关键,产品价值观决定着一款产品是否能够做成。只有找到了用户的痛点与共鸣,满足了用户体验,产品才具有价值。感官层就是人的五感(视觉、触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)捕捉到的基本印象。外观颜值、材料手感、声音气味等都是感官层体验。行为层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动作,这些动作是否让用户感到简单、舒适、方便。情感层就是一款产品设计能不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,让人感到快乐、温暖、兴奋等。很多时候,人都是非理性的,做出的决定都受到情感的影响。这三层决定了产品对用户来说是否「好看」「好用」「好有趣」,如果一件产品能够满足这三点,便是全方位满足了用户需求和心理预期。就拿饮料来说,矿泉水大家都可以接受,可乐、雪碧等汽水会让人觉得更好喝、更开心,而瑞幸、茶颜悦色等网红饮料除了好看、好喝外,还满足人的内心渴望,这就是产品价值的逐渐丰富。
核心价值主张是打造产品的方向,它是基于产品定位、用户研究、功能工艺的核心概述,从本质上决定了用户选择产品的原因。
产品核心价值主张随用户需求产生,简单直接地传达了两个问题:1、为用户带来的好处。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,满足了什么需求?2、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。产品的最大特点,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化。根据用户的需求分级,对应的产品价值有功能价值、审美价值、情感文化价值、自我实现价值,产品核心价值主张便在其中产生。产品有了核心价值的体现,便能高效、精准地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,和其他产品区分开来。比如海飞丝的核心价值是去屑功能,飘柔则是对柔顺的追求;星巴克卖得也不只是咖啡,而是客户从中感受到的小资生活;劳斯莱斯、宾利等卖的也不仅是汽车的性能,更重要的是对高贵身份和自我价值的彰显。围绕产品核心价值主张,根据需要满足的用户体验,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围绕材料、造型、结构、工艺、功能、文化、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。好的产品一定是从功能价值、形象价值与附加价值多方面去满足用户的。
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太多,产品要想触动客户,必须在开始就能有一个“故事”或“概念”去打动他们,占领他们的心智和情感。
产品文化观是以产品创意理念为核心,贯穿于产品内外的灵感、智慧和内涵,是产品“故事”与“概念”的呈现,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与文化母体上。
产品开发从产生创意开始,而创意的产生则需要找到一个源头。任何一款产品,都有它的创意来源,这些来源可以是任何已知存在的东西。
任何一个元素、文化、故事、物品都可以成为新产品的创意来源。
许多创意产品的诞生,往往是从设计师因一个喜好、一段记忆或一眼捕捉而偶然迸发的灵感出发的。梵几的产品,创意来源大多都来自于自然或是与生活贴近的老物件和故事。比如梵几的代表性产品螳螂椅,它的设计灵感便源自创始人家里的阳台。某天一只螳螂落在了阳台种的西红柿藤上,他发现这两样东西在一起极具美感,于是才有了螳螂椅的诞生。螳螂椅的椅腿有螳螂的姿态,细节处理又带有植物藤蔓的变化,十足的创意让螳螂椅成为了梵几的热门产品。梵几的豆荚摇椅灵感也来自创始人小时候帮父母摘豆荚的记忆,椅子的形态设计便是豆荚的形态,椅子颜色也是创始人对记忆中豆子颜色的一个诠释。所以,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,它因灵感而生,因设计理念而生。设计理念观决定着产品的呈现,产品的形态、颜色、结构都由此诞生,通过灵感来源的发散拓展,才能最终得出产品的创意形象与创意内涵。
产品的文化母体一般是有着较大影响的著名文化,如在地文化、国家文化、非遗文化、民族文化、历史文化等,赋予了产品更高的辨识度与独特魅力。
法国文化里的浪漫奢华,塑造了香奈儿的自信优雅、纪梵希的优美典雅;英国文化里的自由高贵,塑造了劳斯莱斯卓越高贵的品质;风靡百年的哈雷摩托也曾和代表自由、叛逆的嬉皮士文化画上等号。

坚持做东方香的观夏,将传统东方文化充分融入产品,从东方文化、艺术、历史和自然之中采撷灵感,将东方文化运用在产品的各个方面。贯穿全系列的八棱形设计,灵感源自苏州园林里的八角窗;非遗木版年画、博山手作琉璃工艺、景德镇陶瓷工艺等都成了观夏香气的载体;用中国大字去传递对东方文化的自信,明显深刻文化属性既让人记住了产品,又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做旅行酒店的松赞,骨子里深深融入了在地文化。松赞根据当地文化去做产品体系的搭建,把当地的人文风光与生活方式都融入产品,浓郁的地域文化让人为之倾倒。松赞酒店的窗户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,装着我们心之所向的远方,入住其中的人总能感受到深刻的灵魂共鸣。
有文化观的产品集故事性、艺术性、历史性、知识性、文化性、美观性于一体,其蕴含的独特文化性格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文化与审美体验,满足了消费者的艺术、审美与文化价值需求,能够引发产品与用户之间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。一定意义上,产品的文化价值还决定着产品的美学塑造,也影响着产品的差异化,而正是这种差异化让产品和用户建立起了独特的联系。
产品的三观是产品创造的完整流程与元素集合,决定了产品可不可以做,能不能做成,有没有生命和灵魂。明确的产品三观才决定了产品长什么样子,有三观的产品才“有血有肉有灵魂”,才有其特性,而缺乏三观塑造的产品最终只能归于平庸、泯然市场。